
2023年的白酒行业有不少关键词,其中“名酒下沉”显然是比较重要的一个。相关资料显示,包括茅台、泸州老窖、郎酒、洋河等头部名酒都进行了下沉动作:一方面深度布局县市甚至乡镇市场;另一方面持续开发大众价位单品。毫无疑问,名酒下沉带来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。而伴随着名酒下沉,不少渠道商和中小酒企开始慌了。
名酒下沉,从渠道和产品开始
之所以会引起渠道商和中小酒企的恐慌,是因为名酒下沉带来的压力几乎都被他们所承担。
从渠道下沉层面看,虽然具体的做法不尽相同,但名酒下沉最重要达成的目标是实现对渠道的有效管控,进而抢占更庞大的空白市场份额。要达成这一目标,有两条路可走,其一是织密经销商体系,其二是扁平化营销。以台源为例,其采取“市县扁平招优商”的方式进行招商,将终端下沉至社区和乡镇,实现对白酒零售端的全域覆盖。更多的经销商和更严格的管理方式,让渠道控制力不断增强。又比如当前部分酒企采取的扁平化深度分销模式,直接与核心团购商合作实现交易。这样的营销模式跳过了经销商,让其在价格方面丧失了竞争力。从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看出,无论走哪条路,渠道下沉都对现有经销商利益产生了损害。
从产品布局角度看,名酒产品的下沉让大众白酒产品市场竞争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。以往名酒致力于高端与品位,没有特别关注大众白酒市场的份额。而在行业深度调整的时代,空白市场的开拓毫无疑问是渡过难关的有效途径。名酒做大众白酒,对中小酒企来说显然属于降维打击。而事实也证明,一旦名酒有了做大众产品的举动,大众白酒市场的主导权便很容易易主。茅台的台缘酒,五粮液的尖庄,郎酒的小郎酒与顺品郎都是抢占大众白酒市场的有力竞争者。
面对渠道和产品压力,渠道商和地方中小酒企应当如何应对?
积极应对,成为不可替代的存在
名酒下沉从本质上说是产业发展到高级阶段马太效应下的必然结果,它对经销商和产业竞争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渠道商和区域中小酒企应当摆正心态积极应对,适应全新的竞争态势。
就渠道商而言,其核心优势在于大量的优质客户资源和优质的线下服务体验。想要减弱名酒下沉的影响,就应该充分发挥人脉优势,积极开发客户资源;同时做好客户管理和营销动作,以优质的服务和体验留住核心客户。当然,对于那些明显为抢夺客户而给出抄底优惠的品牌,也可以适时放弃合作。
对于区域中小酒企来说,名酒下沉在市场竞争上的压力是一定会遭遇到的,而且在同等品类和品质下,中小酒企一定是处于劣势的那一个。大厂具备规模化和技术优势,这是客观事实。这种情况下,产品和文化的差异化就尤为重要。例如,在50元左右的清香白酒中,没有任何一款产品能与黄盖玻汾一争高下。那么,可不可以考虑开发水果味的露酒来拿到30元或者40元的市场呢?又比如,说起酱香白酒,没有哪个产区能说自己的酱酒比茅台镇核心产区更正宗,那么能不能把这个产区概念泛化一些,讲好赤水河上、中、下游甚至是支流的故事呢?事实证明,有部分白酒企业就是这么干的并且已经小有成就。当然,前提是酒要好喝,故事勉强说得通。
说到底,应对名酒下沉的过程中,如何让自己变得“不可替代”,是渠道商和企业们都要思考的问题。把握核心资源,创造差异价值,才能在名酒下沉的洪流中岿然不动,屹立不倒!